單霽翔:建立新時期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要先讓文物活起來
“讓文化有傳承,讓遺址有尊嚴。”作爲長期投身於文化遺產保護的領頭人之一,單霽翔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和方法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
在近日舉辦的上海第十一屆北外灘財富與文化論壇上,單霽翔在談及新時期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時表示,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人類共同的財富,文化遺產保護首先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構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其次是通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曾經作爲故宮博物院的第六任院長,現任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主持制定了故宮筒子河整治、圓明園遺址內住戶和單位搬遷、明北京城牆遺址環境整治等保護整治規劃,不僅擴大了故宮開放面基,還通過科技引入、文創產品等爲故宮帶來新的活力與生機。
慕轩饭店秋季线上旅展 超值
讓文化有傳承,讓遺址有尊嚴
不只有勞保!受傷、失業、生活津貼…工作必知3大類23項職場保障
據單霽翔回憶,保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意識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此爲時間節點,人們開始關注國家領土中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資源。1972年11月26日,巴黎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下稱“世界遺產公約”),進一步明確了“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定義。
“我國是在1985年加入的世界遺產公約,彼時,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已有很多處世界遺產。又過了兩年,我們纔開始有了第一批世界遺產,包括長城、周口店遺址、秦始皇陵、兵馬俑、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泰山一共六項。”單霽翔表示,我國加入世界遺產公約的時間晚了13年,給傳統的文物保護理念帶來了重大的挑戰和改變。
在談及保護世界遺產的完整性時,單霽翔以長城進行舉例。他表示,雖然早在1961年我國公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就將山海關、嘉峪關、八達嶺等列爲保護對象,但從未將長城作爲完整的項目進行保護。
冠德远见2楼 每坪168万售出
“起初,在申報世界遺產時只申報了‘長城’二字,獲得成功後逐步把跨越16個省市區、直轄市的歷朝歷代長城全部納入保護範圍,強調了保護的完整性。”單霽翔進一步舉例稱,對泰山文化遺產的保護亦是如此。
陆推「小店经济」促就业 目标2025年达「百城千区亿店」
他回憶道,過去保護泰山重點保護的僅僅是古建築和摩崖石刻,直到爲泰山申報世界遺產時才意識到,摩崖石刻與其背後的山體是不可分割的,摩崖石刻的內容與泰山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正是因此,國家決定對泰山的世界遺產申報覆蓋整條山脈。
根據最早的世界遺產公約,“文化遺產”是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窟洞以及聯合體;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佈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羣;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自然遺產”則是從審美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物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羣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爲受威脅的動物和植物生境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分的自然區域。
1987年,泰山打破了申遺的單項歸類,作爲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自然文化“雙遺產”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成爲兼具自然與文化之美的代表。此後,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先後於1990年、1996年和1999年順利通過遴選標準,加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隊伍中。
除了“雙遺產”外,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廬山、青城山、五臺山、嵩山、黃山等中國名山大川也相繼成爲了世界遺產,並發展成爲全球旅遊的勝地。
據單霽翔回憶,我國申遺步履不停,幾乎以一年一項的速度前進,比如,2004年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和貴族墓葬,2005年的澳門歷史城區,2006年的河南殷墟,2007年的廣東開平碉樓與村落,2008年的福建土樓,2009年的山西五臺山,2010年的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2011年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觀,2012年的內蒙古元上都遺址,2013年的雲南哈尼梯田,2014年的大運河和絲綢之路,2015年湖南、湖北、貴州的土司遺址,2016年的廣西花山岩畫,2017年的福建廈門鼓浪嶼,2019年的良渚古城遺址等。
今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王國利雅得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決議,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截至目前,中國已有57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列全球第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9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
“對於我們做實際工作的人來說,是否‘第一’不重要,關鍵是在過程中,我們搶救保護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單霽翔還表示,目前已經將高句麗遺址、殷墟遺址、大明宮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金沙遺址、三星堆遺址等在內的全國150多處大型考古遺址變成了公園。
以良渚遺址爲例,不僅讓人們通過數字技術瞭解了5000年前人們生存的狀況,讓它成爲人們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綠洲,更是通過修復山形、水系、地形、地貌、稻作、農業等景觀,讓孩子們在遺址公園內進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體驗古人如何製作玉器、如何蓋房、如何收割糧食。
“只有把它們融入社會生活,人們能夠感受它、享受它,從中吸取古人的智慧,人們纔會熱愛和呵護,遺址纔會有尊嚴。”單霽翔如是說道。
转生恶役只好拔除破灭旗标小剧场
故宮的600年又600年
明朝(1368年~1644年)和清朝(1644年~1911年)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最後兩個朝代。兩朝宮廷既是明清帝王使用的皇宮,也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
关于和姐姐一起玩的故事
紅牆、黃瓦、藍天是故宮呈現的三原色,這三種顏色可以譜畫出任何的色彩。“正如故宮的底色一般,世界是絢麗多彩的,每個民族都有值得驕傲的歷史和嚮往的未來。”單霽翔稱。
1994年,單霽翔還在北京市文物局當局長,據他回憶,彼時的故宮可謂“慘不忍睹”。“當時故宮周邊一圈52米寬的筒子河城牆中間,居然有400多戶居民和20多個單位擠在狹長的地帶,居民中很多是給故宮修繕的單位員工家屬,這些單位和居民向筒子河排放污水,垃圾堆到了水面上。”單霽翔稱,之後通過污水截留、單位居民搬遷,終於在21世紀到來之前讓筒子河再現碧波盪漾,成爲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的聚集地。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展
然而,改變筒子河遠遠不夠,如何將這座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10米高城牆、城外是52米寬護城河的紫禁城極其複雜的結構和建築魅力,以及沉睡其中的那些代表了最高統治者統治權術、言行起居的文物展示給更多的人,成爲縈繞在單霽翔心中久久不散的心事。
6旬妇手麻忍痛10多年 进行颈椎显微手术痊愈
俯瞰紫禁城可以發現,城中共有四座城門,南面爲午門,北面爲神武門,東面爲東華門,西面爲西華門。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複雜。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爲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爲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後爲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着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築。
然而,曾經的紫禁城,對外開放的區域不到50%,那些紫檀、黃花梨製成的傢俱被簡單堆砌在庫房,許多精美金器、玉器、瓷器等等也無處安放。
「有够旺!」 欢乐宜兰年纪念红包发表
2012年1月,單霽翔上任成爲第六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根據公開信息,成立於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既是明清故宮(紫禁城)建築羣與宮廷史蹟的保護管理機構,也是以明清皇室舊藏文物爲基礎的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因爲故宮博物館的存在,歷經六百年興衰榮辱,帝王宮殿的大門終於向公衆敞開。
上任院長的單霽翔花了5個月的時間,走遍故宮1200座建築9371間房後,決定先從環境整治開始。2014年至2017年,故宮共計拆除135棟臨時建築,呈現故宮本來面貌的同時也擴大了對外開放的區域。2014年,故宮博物院的開放區域增加到52%,2015年增至65%,2016年增至76%,2018年到了80%,故宮內很多地方變成了展區、展館、展場。
除此之外,單霽翔從基本的遊客服務、環境整治,到文物修繕、文創產品等入手,藉助於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逐步將故宮原貌和歷史畫卷展示給更多的人。
地底人
單霽翔表示,過去很多雕塑沒有去處,如今慈寧宮變成了雕塑館,展示着故宮收藏的10200件各個時期不同材質的雕塑;東華門變成了古建築博物館, 4900件古建築藏品在這裡得到展示;端門被用作數字博物館,遊客在這裡可以和1200棟古建築“對話”,通過點擊放大和旋轉來了解藏品的製作過程和使用過程,擬現實劇場的7部VR影片展示着普通視角看不到的故宮細節和空中鳥瞰的紫禁城;曾經無法靠近的角樓,成爲展示如何通過榫卯結構把木塊組合成三重檐七十二條脊的建築過程;暢音閣大戲樓作爲我國保留至今最古老的宮廷戲樓,也被作爲戲曲館向公衆開放,上演着一出又一出中國傳統戲曲。
“文物要有尊嚴,要讓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讓書寫在古蹟裡的文字活起來,走入現實生活。”單霽翔認爲,只有將珍貴文物展示出來,面對觀衆的時候,觀衆擁有了知情權、監督權才能將文物保護到最好的狀態。
2020年的12月8日,紫禁城迎來了60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現有藏品總量達180餘萬件(套),以明清宮廷文物類藏品、古建類藏品、圖書類藏品爲主。藏品總分25種大類別,其中一級藏品8000餘件(套)。“我們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了下一個600年。”單霽翔稱。